个人资料![]() |
姓名: 蔡蔚 学位: 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: 美国克拉克森大学 邮件: tytd@hrbust.edu.cn 办公地点: 电话: 13511032758 出生年月: 1959-09-01 00:00:00.0 学科: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|
相关教师 |
个人简历蔡蔚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国际汽车工程学会等三个学会会士。任国家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电驱动组长、创新企业家专委会副主任、黑龙江省头雁团队负责人、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、电源学会理事、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。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“863”计划、重点研发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项、省部级项目11项、企业合作项目10项,科研总经费共计3.24亿元,助力企业新增产值120.27亿元。发表学术论文110篇,授权专利57项,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8项,主持/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。研究成果获PACE Award和SAE Forest R. McFarland Award国际奖2项、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0余项。并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(全国81人,2024年)、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(全国92人,2021年)、中国科协60年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(全国89人,2018年)、中国汽车创新人物(2015年)和龙江楷模(全省2人,2022年)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(2006年)等10余项荣誉称号。作为专家组组长和总编制,牵头研制国家《电动汽车安全指南》的电机系统与电驱动安全指南、国家2021-2035年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.0》的电驱动技术路线图。 教育经历1978年10月至1982年07月 哈尔滨电工学院,中国 本科生/学士 1982年09月至1985年11月 哈尔滨电工学院,中国 研究生/硕士 1996年01月至1999年12月 克拉克森大学,纽约州,美国 研究生/博士 工作经历1985年11月至1994年03月 哈尔滨电工学院,中国 电机系副主任/副教授 1994年03月至1995年12月 威斯康星大学-麦迪逊,美国 客座教授 1995年12月至1996年12月 瑞士联邦工学院-苏黎世,瑞士 高级科学家/客座教授 1999年12月至2008年02月 美国雷米公司,印第安纳,美国 技术总监/主任工程师 2008年02月至2019年09月 精进电动公司,北京,中国 始人兼CTO/教授级高工 2019年09月至今 哈尔滨理工大学,中国 首席科学家/二级教授 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电子技术 承担项目[1]. 蔡蔚,项目负责人(排名第一),高性能高可靠轻量化电机技术及产业化研究(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),编号 2017YFB0102400,2017年7月-2022年6月,经费:9918万,所属专项: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,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; [2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高性能电机的优化设计、试验认证、供应链、制造工艺和产业化开发(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),编号 2017YFB0102401,2017年7月-2021年9月,经费:4641万元,所属项目:高性能高可靠轻量化电机技术及产业化研究,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; [3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10万台高性能电机产业化及电机系统系列化(国家863计划,完成验收),编号 2011AA11A237,2011-2013年, 经费:1750万元,所属项目: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(一期),所属技术领域:现代交通技术,国家863课题; [4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 纯电驱动商用车轮边电机系统研制及应用(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),编号 D131109001813002,2013年1月-2014年6月,总经费:600万元,所属项目: 电动汽车轮毂/轮边电机研制(项目负责单位:福田),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; [5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非晶轮边电机驱动系统研发(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),编号 Z161100001446004,2016年6月-2018年6月,经费:1496.4982万元,所属项目: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,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; [6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新一代高速油冷电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(北京市科委2017年度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专项),编号 Z171100002217031,2017年6月-2018年6月,经费:50万元,所属项目:北京市创新环境与平台建设; [7]. 蔡蔚,项目负责人(排名第一),新能源汽车电机新结构系统开发(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),编号 JJ-XXCY-01-12-6164,2012年4月-2014年2月,经费:1700万元,所属项目: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; [8]. 蔡蔚,实验室主任及主要技术带头人(排名第一),北京市创新能力建设项目: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北京市工程实验室(完成验收),经费:3819万元,2012年7月1日-2015年6月30日; [9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高功率密度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研发,课题号 Z111100054111012,2011年11月-2013年12月,经费:1749.48万元,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; [10]. 蔡蔚,项目负责人(排名第一),混合动力和充电混合动力汽车用高性能高效电机,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,课题编号:D101103048310002,经费1620万元,所属项目:光机电一体化,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。
以下是蔡蔚在JJE参加的纵向项目,非排名第一的 [11]. 蔡蔚,课题技术负责人(排名第二), 增程/插电式重型商用车驱动系统总成开发(国家863计划,完成验收),编号: 2012AA111101, 2012-2014年,经费:4170万元,所属项目:增程/插电式商用电动车开发,所属技术领域:现代交通技术,国家863计划; [12]. 蔡蔚,项目主要参加人(排名第二),乘用车、商用车用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研发产业化项目,2015年4月底至2017年12月,经费8000万元,所属项目: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专项。 [13]. 蔡蔚,项目参加人(排名第三),项目名称:带自动变速箱的两档箱驱动系统试制(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专项发张资金重点项目),编号:201609-JD-C108-026, 2016年6月起始-2018年5月截止,经费:2289万元,所属项目: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助-科技创新成果转化-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-C108 [14]. 蔡蔚,课题主要参加人(排名第四),吉利深度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技术攻关,2011年至2013年,课题编号:2011AA11A207,经费12636万元,所属项目: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(一期),所属技术领域:现代交通技术,国家863计划。 [15]. 蔡蔚,课题参加人(排名第十一),非晶高效电机技术开发和研发能力建设,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,课题编号:D101103048310002,经费1620万元,所属项目:非晶带材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,北京市科技计划。 [16]. 蔡蔚,课题参加人(排名第四十二),增程式乘用车用实用新型发动机开发及整车应用,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,课题编号:2015BAG05B01,经费3010万元,所属项目:增程式乘用车用实用新型发动机开发及整车应用,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。 [17]. 蔡蔚,黑龙江省“头雁”团队带头人(排名第一),工程技术头雁团队“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研究团队”,无编号,2019-2023年;省财政拨款:3750万元; [18]. 蔡蔚,项目负责人(排名第一),大容量高速永磁电机拓扑结构及新材料应用关键技术研究,编号U21A20145, 2022年01月-2025年12月,国家财政经费:260万元;国家自然基金地方合作重点基金项目; [19]. 蔡蔚,项目落地实验室群负责人(排名第一),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实验大楼(国家发改委专项,实验室安装调制中),编号2202300008301122724,2020年12月-2023年12月,经费1.35亿元,其中国家财政:1.00亿元,国家发改委专项; [20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高性能电机及驱动总成关键技术(广西科技计划项目),编号桂科AA23062059,2023年11月-2026年10月,财政拨款:141.6万元(广西自治区财政经费50%, 柳州市财政经费50%),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; [21]. 蔡蔚,课题负责人(排名第一),高档位及新能源传动系统产业化研究-扁线电机的性能分析(黑龙江省科技计划百千万项目),2020年9月-2023年6月,编号 2019ZX02A01,财政拨款:75/125万元,黑龙江省科技计划百千万项目; [22]. 蔡蔚,项目群负责人(排名第一),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料学科协同创新特区(省成果产业项目),无编号,2022年11月-2025年11月,财政拨款:200万元,黑龙江省“双一流”新一轮建设学科协同创新成果建设项目 [23]. 蔡蔚,子课题参加人(排名第二),课题3 “装备重载车辆轮毂电机设计与轮驱动技术(2023YFB35064003)”,隶属于“重载汽车轮毂电机磁体制备及应用技术(2023YFB3506400)”项目,2023年12月-2026年11月,财政拨款:70万元,国家“十四五”稀土永磁材料重点专项。 以下为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: 【1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定子换位绕组关键技术开发,(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),2022年8月-2024年12月,经费192.92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2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QDG-277A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器研制,(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),2022年3月-2023年12月,经费26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3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QDG-308A、309A控制器研制,(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),2022年3月-2023年12月,经费31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4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扁线油冷电机技术咨询服务,(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),2022年5月-2023年5月,经费20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5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与产品开发,(无锡明恒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),2023年10月-2024年10月,经费50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6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120KW增程器启动发电机及控制器校核,(浙江轩孚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),2020年7月3日-2020年7月30日,经费25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7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钕铁硼退磁机理与电机用永磁材料失效仿真研究,(包头稀土研究院),2020年12月-2021年11月,经费15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8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无刷直流电机电磁仿真与DSP控制器研制,(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),2022年3月-2023年12月,经费26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9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油冷电驱动技术开发咨询,(蔚然(南京)动力科技有限公司),2021年5月-2022年5月,经费80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【10】蔡蔚,项目负责人,高功率/高效率/高速化驱动电机开发,(现代汽车研发中心(中国)有限公司),2023年12月-2024年12月,经费133.56万元,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。 教学工作招生信息专利成果发明专利 [1] Wei CAI,US7622843 B2,Terminal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multi-set segmented hairpin windings, US 2008/0042508(Cited 11), Filed June 11, 2007, Provisional June 12, 2006, 美国发明专利号:US7622843 B2. [2] W. Cai, David Fulton, Dynamoelectric Machine Roto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orque Ripple, US 2008/0030094 A1 (Cited 92) filed Aug.1, 2007, 美国发明专利号:US20080030094A1. [3] W. CAI, David Fulton, US Patent #: US7851958, Electric machine with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, US2008/0007131 Cited 23, filed June 12, 2007, 美国发明专利号:US7851958. [4] W. CAI, David Fulton, US7348705 B2, Multi-phase fractional slot windings for 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segmented bar-shaped windings, US 2007/0018525 (Cited 30), 美国发明专利号: US7348705 B2. [5] Wei Cai,David Fulton,Christopher L. Congdon, US6894417 B2, Multi-set rectangular copper hairpin windings for electric machines, US 2005/0206263, Cited 71, 美国发明专利号:US6894417 B2. [6] W. CAI, D. Fulton, C. Congdon, US7034428 B2, Multi-set rectangular copper hairpin windings for electric machines, US 2005/0206263A1, Filed May 16, 2005美国发明专利号:US7034428 B2 [7] Wei Cai,David Fulton, US6894455 B2,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integrated starter alternator by changing stator winding connection, US 2004/0217723美国发明专利号:US6894455 B2 [8] Wei CAI, David Fulton,Christopher Congdon, German Patent DE10321956, Hairpin wound stator for electric machine德国发明专利号: DE10321956 [9] W. CAI, C. Congdon, D. Fulton, German Patent DE10362345, Wicklungen aus rechtwinkligen Kupferhaarnadeln in mehreren Sätzen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, DE10362345A, Filed 05/15/2003德国发明专利号: DE10362345 [10] D. Fulton, W. CAI,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/2007/146208, Magnet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,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, US 2007/0284960美国世界专利号: WO/2007/146208 [11] D. Fulton, W. Cai, US6744146, Electrical circuit for providing a reduced average voltage, US 2004/0046393美国发明专利号:US6744146 [12] Christopher Congdon,Wei Cai,William Haworth, US6894417 B2, Connection device for hairpin wound electric machines, 美国发明专利号:US6894417 B2 [13] 蔡蔚、王礼恒,交流爪极电机中国发明专利号:CN101882821B [14] 蔡蔚、张为民、王江涛,一种匝数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号:CN101887083A [15] 蔡蔚、Cheng Yi、 袁兴莲,一种电机以及一种对电机进行油冷却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号:CN101777816B [16] 王江涛、王礼恒、蔡蔚,一种爪极电机中国发明专利号:CN101741200B [17] Wei CAI, Liheng Wang, Claw Pole Motor with Permanent Magnet and Electrically Exciting Parts美国发明专利号:US8987967B2 [18] MOTOR AND OIL COOLING METHOD FOR A MOTOR美国发明专利号:US8786146B 出版著作出版著作 [1] 蔡蔚,第七章专家组长,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技术路线图,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.0》,机械工业主板社,ISBN 978-7-111-67009-4,2020.12 [2] 蔡蔚,第五篇专家组长/总编制,电机系统与电驱动总成安全指南(第五篇),国家《电动汽车安全指南》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9年10月25日。 [3] 蔡蔚,第21章、25章,孙力、田光宇、杨正林、刘闯翻译,《汽车电力电子装置与电机驱动器手册》536页,机械工业出版社,ISBN7111439023, 9787111439028, 2014年1月1日。 [4] 蔡蔚,编委专家,《中国节能汽车蓝皮书》,ISBN978-7-5097-9148-6,2016年9月第一版。 [5] 蔡蔚,多个章节起草人,中国制造2025《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》, ISBN987-7-111-55081-5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6年10月第一版。 [6] 蔡蔚,第9章,能源多元化与汽车产业战略选择:汽车电动化进程中电机系统的机遇与挑战,《2017新理念新业态》,机械工业出版社,ISBN978—111-5874-2, 2018年1月第一版。 [7] W. CAI, Chapters 21 pp.437-448,Chapter 25 pp.557-610, 《Handbook of Automotive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or Drives》 by Ali Emadi, 736 pages, CRC Press,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, ISBN: 0824723619, ISBN13:9780824723613, May 25, 2005. [8] W. CAI, The Complete Volumes on large and Middle Enterpris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(6 Volumes), Science Press of Heilongjiang, Harbin, China, January ~ August, 1993 (cooperated with 4 authors). 发表论文期刊论文(40余篇,节选10篇) [1] W.CAI,Xiaogang Wu, Minghao Zhou, Yafei Liang, Yujin Wang, Review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Motor Systems and Electric Powertrains for New Energy Vehicles, Automotive Innovation, pp 1-20, Feb.25, 2021, DOI : 10.1007/s42154-021-00139-z,AUIN-D-20-00092R1 [2] Guest Editorial, S. S. Williamson,C. Zhu,W. Cai, Plug-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(12 Papers),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, Volume: 57 , Issue: 2 , pp.584-586, Feb. 2010 (Reviewed 216) [3] W. CAI, Starting engines and powering electric loads with one machine,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Magazine, No.6, Vol.12, Nov.-Dec. 2006, pp.29 – 38.(Cited 17, Reviewed 355) [4] J. Qiao, W. CAI, Calculation and Error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Torque for a Wheel Permanent-Magnet Motor,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, No. 5, Vol. 42, Sep.-Oct.. 2006, pp. 1155 - 1161.(Cited 1, Reviewed 276) [5] W. Cai, P. Pillay, Z.J. Tang; A.M. Omekanda, Low-vibration design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using modal analysis,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, No.4, Vol.39, July-Aug. 2003 pp. 971 – 977.(Cited 41, Reviewed 729) [6] W. Cai, P. Pillay, Z.J. Tang, Impact of stator windings and end-bells on resonant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,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, No.4, Vol.38, July-Aug. 2002, pp. 1027 – 1036. (Cited 37/64, Reviewed 570) [7] W. CAI, P. Pillay, Resonant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,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, No.1, Vol.16, March 2001, pp.43 – 48 (Cited 33/60, Fully Reviewed 533/1159) [8] P. Pillay, W. Cai, An investigation into vibration in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,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, Vol.35, No.3, pp.589~596, May/June, 1999. (Cited 66/109, Reviewed 524) [9] Y. Liang, W. Cai, Computation of 3 dimension and quasi 3-dimension eddy fields by Galerkin's finite element method, Journal of HIET, Vol. 12, No.2, pp.115-126, Harbin, China, June 1989. (in Chinese) [10] W. Cai, A new process method of two phase sudden short circuit problem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, Journal of HIET, Vol.10, No.1, pp.150-160, Harbin, China, February 1987. (in Chinese) 荣誉称号2024年01月,“国家级工程师”(全国82人) 2021年10月,“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”(全国92人) 2021年11月,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”(全国205人) 2022年01月,黑龙江省“龙江楷模”(全省2人) 2021年10月,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04月,电动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“杰出贡献奖” 2017年12月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突出贡献奖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; 2016年11月,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,北京市政府; 2016年05月,2015中国汽车创新人物,21世纪报、中国汽车30人智库; 2016年09月,第二届北京市“京华奖”(北京市政府最高奖),北京市政府; 2012年 ,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杰出贡献奖(上海市仅5人),上海市政府; 2012年05月,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(北京市政府表彰留学人员最高奖),北京市政府 2008年04月,“汽车供应商杰出创新贡献奖”(全球汽车供应商最高奖),美国《汽车新闻》。 2012年03月,上海嘉定科技功臣(嘉定区共2人),上海嘉定政府 2013年09月,第三批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奖,中国国务院侨办 2018年 ,中汽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行业影响人物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3年 ,上海嘉定科技进步一等奖(第一),上海嘉定政府 2015年 ,上海嘉定科技进步二等奖(第二),上海嘉定政府 2012年10月, 新能源汽车“2012年度中国最佳创新力人物奖”,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力评价组委会 2015年 ,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优秀企业家奖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6年04月,中国汽车电机电器电子行业创新企业家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8年 ,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战略联盟“2018年度联盟贡献奖”,中国半导体 2019年12月,2019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杰出人物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美国SAE |